第一章:神经细胞
- 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元间相互作用
- 神经纤维:
- 神经末梢
- 神经胶质细胞
- 血脑屏障
- 术语:
- 灰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树突聚集部位,新鲜色泽显灰,称灰质;在大脑小脑的叫皮质
- 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髓质
-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笑死的胞体聚集成的团或柱;在周围·叫神经节。
- 纤维束: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
第二章:神经系统发生发育变性和再生
check
- 神经系统:形态发生
- 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
第三章 17-1脊髓
- 脊髓节段与椎体对应关系
- 脊髓灰质:中央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
- 薄束与楔束(上行)
- 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在同侧脊髓后索的直接延续。
- 起点:薄束起自同侧第五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楔束起自同侧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 行程:t5以下后索全部是薄束,t4以上只占用内侧
- 功能:薄、楔束传导同侧躯干以及上下肢的肌肉、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共济失调,闭眼睛不定位】,皮肤的精细触觉【纹理和两点间距】
- 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在同侧脊髓后索的直接延续。
- 脊髓丘脑束(上行)
- 分为侧束和前束。
- 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传递痛、温觉
- 前束位于前索,前根纤维的内侧,传递粗触觉、压觉。
- 起点:主要起自灰质I、IV~VIII(粗触觉&运动感觉)
- 行程:经白质前连合—边上行1~2阶段边交叉或者先上行1~2阶段再交叉。
【损伤平面下1~2阶段以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消失】
- 分为侧束和前束。
- 皮质脊髓束(下行)
- 起点: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及其他皮质
- 行程:下行到延髓锥体交叉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同侧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另有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加入侧束称为皮质脊髓前外侧束
(背)
- 终点:
- 皮质脊髓侧束:直接间接(大多数且间接于IV~VIII中间神经元)终止与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前角外侧核【管理四肢骨骼肌运动】
- 皮质脊髓前束:同侧下行白质前连合交叉中继终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部分不交叉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前角内侧核【管理躯干骨骼肌运动】
- 反射和损伤非重|点
第三章 17-2 脑
-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位于颅后窝前部,上接间脑,下续延髓,背面与小脑相连。
- 脑干的灰质:脑干灰质的合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和功能的不同分为: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继核。
- 一般躯体运动核,四对。自上而下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靠中线两侧。
- 特殊内脏运动核:在一般躯体运动核腹外侧的网状结构,自上而下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支配由腮弓演化而来的表情肌咀嚼肌咽喉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随意运动。】
- 一般内脏运动核:四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发出内脏副交感、支配平滑肌和腺体】
- 一般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
- 一般内脏感觉核:一对,孤束核下部,相当于脊髓的中间内侧核【心血管内脏感觉】
- 特殊内脏感觉核:三对,孤束核上部,【味蕾味觉传入】
-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对:三叉神经:脊束核、脑桥和、中脑核。【相当于I~IV板层,头面部皮肤,口黏膜的一般躯体感觉。
- 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分别接受内二的平衡觉和听觉。源于外胚层,归入躯体感觉。
形成了六个功能柱,内运动外感觉。
中继核:
- 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位于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发出纤维在中央管复侧越中线交叉到对面,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上行形成内侧丘系。
- 顶盖前区:中脑和间脑的交界部,介于后联合和上丘上端之间,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
-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质的背内侧,呈现一卵圆柱状,从上丘下界向上升入间脑尾部。
- 长的上行纤维束:
- 内测丘系: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二级感觉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形成,向上经脑干终于【丘脑复后外侧核】。
-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又称脊髓丘系,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 三叉丘脑束:又称三叉丘系,三叉脊束核和三叉脑桥核发出1的二级纤维,终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椎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也有部分纤维起自额叶、顶叶。经过内囊进入脑干的腹侧,闯过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的椎体。
锥体束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组成:
- 皮质核束终止于一般躯体运动核核特殊内脏运动核。
- 皮质脊髓束经过延髓椎体过锥体交叉,分别终止于双侧或者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小脑核:小脑内部埋于小脑髓质,有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栓状核和球状核合称中间核。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借丘脑间黏合相连,前端窄而突,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成丘脑枕,[背外侧面的外侧缘和尾状核之间]有终纹。
腹层由前及后:填空题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名词解释
后丘脑:背侧丘脑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特异性中继核。
前者听觉传导通路在丘脑的中继站,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到颞叶的听觉中枢。后者为视觉传导中继站,发出视辐射到枕叶视觉中枢。
下丘脑主要的核团:
- 视上区:视交叉上核、室旁核、视上核;
- 结节区:漏斗核(哺乳动物弓状核)、背内侧核、腹内侧核;
-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
大脑分叶:额叶:外侧沟上;顶叶:中央沟后&外侧沟上&枕叶前;枕叶:大脑半球后部,在内侧为顶枕沟以后;颞叶:外侧沟以下;;岛叶在外侧沟深面。
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顶针线为界,以顶枕线中央与外侧沟后端连线。
简答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 第一躯体感觉区:
- 第一躯体运动区:
- 语言中枢:
简答
简述基底核构成:
大脑髓质深部的灰质核团称为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核。
-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前端连接。尾状核位于丘脑背外侧,延伸到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和下角。豆状核借内囊与内存的尾状核和丘脑分开,分壳和苍白球。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
- 屏状核:位于皮质与豆状核之间,其间白质称外囊,屏状核外白质称最外囊。
- 杏仁核: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内脏活动和情绪。
简答
内囊: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部分。(补)当内囊广泛损伤时出现三偏症状: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出现对侧偏身感觉散失;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出现对侧偏瘫;视辐射受损出现对侧盲。
简答
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等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路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
- 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第一级),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至。
- 薄束核和楔束核神经元胞体发出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腹侧,在中线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现前后方面排列,在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 第三极神经元胞体位于丘脑复后外侧核,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过内囊后肢主要投射到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
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经过脊髓后角终止于I\IV~VII板层的第二级神经元,上升两个节段交叉到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
- 第三极神经元: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过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经过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口鼻黏膜感觉器,中枢突经过三叉神经根入脑桥;
- 三叉神经传导痛温觉的纤维入脑降为脊束入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束核和脑桥核,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终止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 第三极胞体在腹后背侧核,发出纤维经过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
皮质脊髓束:
-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半部等处皮质锥体细胞轴突集中下行,经过后囊后肢、大脑脚外侧部和脑桥基底部至延髓椎体。
- 在延髓椎体下端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形成锥体交叉,继续下行皮质脊髓侧束,沿途侧支逐节终止于前角细胞(大部分终止于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支配四肢肌。
- 在延髓椎体小部分纤维束未交叉继续下行为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颈髓灰质和胸髓;终止前经过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和上肢近端肌肉运动。
- 综上:躯干肌受大脑双侧皮质支配而四肢由对侧大脑支配。
皮质核束:
- 主要有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膝至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由此向下陆续分出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双侧】
- 小部分交叉到对侧到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单侧】,二者发出的纤维支配同侧面下部的面肌和舌肌。
- 核上瘫: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并歪向病灶侧,流涎不能鼓腮露齿,伸出舌头舌尖偏向对侧。
- 核下瘫:一侧面神经核的神经元受损,导致病灶侧所有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鼻唇沟消失;一侧舌下神经核的神经元损伤,致灶侧全部舌肌瘫痪,伸舌偏向灶侧。两者均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前角和脑神经运动核以上的锥体系损伤,即锥体细胞或其轴突组成的锥体束损伤。
- 随意运动障碍
- 肌肉张力增高(故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上神经元对下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丧失的缘故,早期肌肉萎缩不明显)
- 深反射亢进、浅放射1减弱或者消失
- 出现病理反射:Babinski征——椎体束损伤确凿症状之一(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巴彬斯基征_百度百科 (baidu.com)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椎体系损伤,即脑神经核脊神经的损伤。
- 随意运动障碍。
- 肌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软瘫)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还导致肌萎缩
- 浅反射和深反射都消失,因为反射弧都终断。
- 不出现病理性反射。
椎体外系:指椎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质(主要是躯体运动核躯体感觉)、纹状体、背侧丘脑、地球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小脑核脑干网状结构及纤维联系。
- 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过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
- 帕金森病:黑质纹状体环路
- 底丘脑抑制苍白球
-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行走蹒跚、醉汉步态。
颅部的副交感神经:
- 随动眼神经走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动眼神经副核发出,到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入眼球壁。
- 随面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 上泌涎核发出一部分节前纤维经岩大神经至翼腭窝内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神经纤维分布于泪腺、鼻腔口腔及黏膜腺体。
- 另外一部分节前纤维经过鼓索,加入舌神经到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 随舌咽神经走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延髓下泌涎核发出,经鼓室神经至鼓室丛,由丛发出岩小神经至卵圆孔下方的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分布于腮腺。
- 随迷走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由迷走神经背核发出,随迷走神经分支到达胸、腹腔脏器附近或者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与胸、腹腔脏器(除了结肠左曲以下及盆腔脏器除外。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 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交感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外侧核;;副交感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骶副交感核。
- 周围部的神经节位置不同: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的椎旁椎前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因此副交感节前纤维长。
- 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接多个节后;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较少突触范围局限。
- 分布范围不同:交感广泛分布遍及全身,副交感在大血管、肾上腺髓质等。
- 对同一器官起的作用不同:对同一器官即拮抗又统一。交大附小。
牵涉痛:
名词解释
某些内脏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者痛觉的现象
是
- 硬脊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在第二骶椎逐渐变细包裹终丝,下端附于尾骨。
- 硬脊膜外隙:硬脊膜于椎管内侧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硬膜外隙。
-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蛛网膜下隙,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期间有结缔组织小梁,形似海绵而得名。窦腔内侧壁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 大脑前动脉
名解:注意描述简洁精确经典代表性的名词;复杂的注意判断题。
- abstract:神经细胞相关一些结构
- 灰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树突聚集部位,新鲜色泽显灰,称灰质;在大脑小脑的叫皮质
- 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髓质
-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笑死的胞体聚集成的团或柱;在周围·叫神经节。
- 纤维束: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
- 突触: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
- 神经纤维:神经细胞轴突或长树突为中轴,外包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或者【少突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 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纤维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形成的特有结构。
- 轴突终末:轴突到末端部分失去髓鞘,分成纤细的终末,与其他神经元或者效应细胞形成突触的部分。
- 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中的嗜碱成分,尼氏体在神经元内呈现板块分布,又称为虎斑小体,分布于核周体和树突,轴丘、轴突没有分布。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 abstract:神经纤维束
- 薄束:脊髓后根内侧部 粗纤维在同侧脊髓后索 的直接延续。起自同侧 T5及以下 【脊神经节细胞】,止于延髓【薄束核】。在第五胸节以下占后索的全部,第四胸节以上占后索外侧部。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 楔束:脊髓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的脊髓后索直接延续。起自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止于【楔束核】。位于脊髓后索外侧部。传导同侧上半身的肌、腱、关节皮肤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
- 脊髓丘脑束:分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分别位于侧索和前索的前部(ps:前正中沟两边)。起自【后角固有核(ps:板层I|IV~VII)】,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斜行、交叉,上升1~2个脊髓节段到对侧侧索前索继续上行到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侧束传导对侧【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前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 皮质脊髓侧束:起自中央前回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和一些其他皮质区域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经过内囊、脑干到延髓椎体下端,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形成锥体交叉,在脊髓外侧索后部继续下行沿途分支到中间神经元或者脊髓前角细胞,支配四肢肌。【可达S4】
- 皮质脊髓前束:起自中央前回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和一些其他皮质区域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经过内囊、脑干到延髓椎体下端继续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只到【达中胸部】。大都经白质前连合终止于对侧前角细胞,支配躯干肌肉。
- 锥体束、系: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皮质的其他椎体细胞以及额叶顶叶的一些椎体细胞组成,轴突共同组成椎体束。其中下行到脊髓的叫皮质脊髓束;到脑神经运动核的叫皮质核束,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 内侧丘系:延髓中下部,对侧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2级纤维经过内侧丘系交叉上行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 顶盖前区:中脑上丘下丘合称顶盖或者四叠体。其深面含有上丘核及下丘核,为视觉和听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
- 脑神经核:脑干灰质中于十对脑神经相连的核团,分运动核感觉、内脏和躯体。
- split in :Weber综合征大脑脚底综合征:结构受损和临床表现?
1、动眼神经根损伤:同侧除了外直肌(展神经)和上斜肌(滑车神经)的眼球外肌麻痹,瞳孔散大。
2、皮质脊髓束损伤:对侧上下肢瘫痪
3、皮质核束损伤: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上瘫 - abstract:中间脑结构
- 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侧束纤维,并且由此发出纤维形成丘脑皮质束经过内囊前肢到皮质相应的感觉部位。
-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味觉纤维,发出纤维构成丘脑皮质束的一部分,终止于中央后回下部头面部躯体感觉中枢。
-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呈现两个开口向外的v形,分为前肢后肢和膝三部分。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其间外侧】走行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轴线由皮质核束;后肢走行皮质脊髓束和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内侧】走行上行纤维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听辐射。中央辐射损后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后对侧偏瘫;视辐射损后对侧偏盲的三偏症状。
- 基底核:大脑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屏状核(形态学)。黑质、底丘脑、尾状核、豆状核(功能学)。
- 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属于椎体外系、维持肌肉张力,协调肌群配合。
- 海马结构: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 鼓索:面神经的分支:从面神经出茎乳孔6mm处发出,行向前上进入鼓室,穿过岩鼓裂处鼓室进入颞下窝加入舌神经。含有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味觉前三分之二,副交感到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分布下颌下腺舌下腺。
- 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入胸腔后的分支,右喉返神经由前向后绕右锁骨下静脉上行,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返回。支配除了环甲肌外的喉肌,(环甲肌是喉上神经专属)
- add:Brown-Sequard综合征:左侧脊髓半横断
1、左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2、左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散失;
3、右侧损伤平面下痛温觉散失。 - -—————————————————————-
-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体或者其他效应细胞上受体,引起突触后电位改变或者效应细胞特定功能改变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 神经调质:自身不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但是能够调制传统神经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 共存递质:共同存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化学物质。
- 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含有两种或以上的神经递质的现象。
- -—————————————————————-
-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者组织内部的 专门用来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判断】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 感觉接替核 接受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传来的冲动,经过接替换元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而产生特异性感觉,与皮层间点对点投射关系,引起特定感觉,继发大脑传出冲动。
- 】判断】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纤维上行发出侧支与脑网状结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多次换元到丘脑上行,弥散投射到大脑广泛区域,与皮层无点对点联系,维持或者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而不产生特定感觉。
- -—————————————————————-
- 运动单位:一个α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取决于轴突末梢分支数目。
- 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散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放射不出现,二便潴留。说明动物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均减退或者消失。 -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引起受牵肌肉收缩【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张力亢进现象,是在脊髓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
- α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始动作用,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中间神经元提高脊髓α运动神经元活动,导致肌肉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 γ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造成肌梭传入神经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神经元活动,肌肉紧张性加强而出现僵直。
- -—————————————————————-
- 认知:脑对外界刺激和内在动机的注意、分辨和计划 做出有意义的反应能力
- 触觉失认:通过触觉来辨认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散失
- 半侧空间忽视:行为活动时 忽视损伤对侧空间中的 要素或者事实
- 工作记忆:认或者动物在进行某种复杂认知任务操作(下棋、思维、推理、行为的计划和组织、语言交流)时,脑内在线式 短暂储存 必要信息的神经过程。
- 空间工作记忆:短时程,对空间位置的,在线记忆。46区前额叶皮层主沟区时空间记忆的关键区域。
- ==========================================
-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消退。
- 学习:获得新信息新知识的神经过程。
- 记忆:对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
- 习惯化:一个不产生伤害的刺激重复作用,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逐渐减弱的过程。
- 敏感化:又称假性条件化,☞一个新的、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对一个弱刺激发生反应增强的过程。有助于规避危险。
- 联合型学习:时间上靠进的两个事件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重复发生,在脑内形成联系,从而发生个体行为学恒定变化的学习类型。刺激与反应间【存在】明确的关系。人的学习方式多是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 陈述性记忆:与特定时间地点有关的事实情节和资料的记忆。
- 非陈述性记忆:与实际操作亲身试验有关的记忆,具有自主或反射性性质,又称为反射性记忆。
- 突触可塑性:突触的结合和传递是可塑的。
- ==============———————————————–
- 完全性失语:感觉性、传导性、运动性失语症的联合。损伤涉及整个外侧裂而导致wernicke区,broca区弓状束同时损伤。表现为不能说(broca),不能理解(wernicke)、不能读(角回)写(?)复述(弓状束)命名。
- 感觉性失语症:wernicke区损伤,理解语言障碍,语言表述正常,话多话乱,阅读书写复述也有障碍,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
- 传导性失语症:弓状束受损,语言流畅但是混乱,朗读拼写复述命名障碍。能理解默读。
- 运动性失语症:broca区损伤,语言生成障碍只是用关键词,书写朗读障碍,伴有右侧轻偏瘫偏盲。但是理解能力读听正常。能够意识到语言错误。
- ============================================
- 四种波正常人脑电波:α(安静闭眼)、β(活动时)、δ(深睡眠)、θ(困倦、睡眠)
- 维持觉醒的神经基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保存觉醒的神经基础
- 觉醒:机体与周围环境由密切的主动性联系,迅速应答环境的各种变化,从事各种运动和智力活动。
- 睡眠:整个机体处于休息和恢复状态当中,是一种周期性可逆静息现象。
- =====================————————————–
- 神经内分泌:下丘脑有许多神经细胞既能够产生和传导冲动又能够合成和释放激素,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叫做神经激素。神经激素通过轴浆运输到神经末梢而释放入血叫神经内分泌。
- -————————————————————————
- 肽能神经元:能够分泌肽类激素的神经元。(大细胞】肽能神经元能够合成分泌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小细胞】肽能神经元能够产生【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肽)
- -————————————————————————
- 长环反馈:靶腺或者靶组织 生成的 激素或者化学物质 对 相应垂体激素分泌 或 下丘脑神经元激素分泌 的反馈作用
- 短环反馈:腺垂体激素 通过 对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的分泌 反馈控制自身分泌
- 超短环反馈:下丘脑的 促垂体激素本身 对自身的分泌产生反馈作用
- -————————————————————————–
- 免疫反应性激素:免疫细胞可以直接分泌肽类激素,这类激素被称为免疫反应性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有类似功能。
- 代谢爆发:一称呼吸爆发:指吞噬细胞在吞噬时氧利用突然增加,尝试活性氧突然增加,表面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突然增加。P物质(sp)促进T细胞增殖和吞噬细胞代谢爆发。
简答或者考点:
题型
单选(1’*20)
- 解剖*8:
- 理论*12:
填空(1‘*10)
- 理论*10:
判断(1’*11)
- 解剖*4:
- 理论*7:
名解(3‘*6)
解剖*2:
(1)白质
(2)语言中枢(3)纹状体
(4)海绵窦
理论*4:
(1)脊动物
(2)突触
(3)轴突终末
(4)环反馈
(5)第二信使、感受器、神经系列
简答(5’*7)
解剖*2:
(1)内囊👍五分👍👍五分👍
(2)鼓索(3)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4)语言中枢:构成与定位
(5)第一感觉区投射
理论*5:
(1)递质信息传导:g蛋白、氨基酸递质👍五分👍
(2)运动调节:比较腱反射
(3)脑高级功能:动物模型:学习海兔、睡眠👍五分👍
(4)神经内分泌:TRH、褪黑素👍五分👍
(5)血脑屏障、胶质细胞👍五分👍
解剖(6*1)
- 四个病例:
- 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皮质肢部分栓塞
- 左侧内囊出血
- 左侧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综合征。
- 脊髓左侧半断离
- 四个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