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不全
- 发病机制
- 呼吸衰竭概念和标准PCO2反应【通气量】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状态下,氧气分压下降,或者伴有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标准:氧气60;二氧化碳50mmHg。 低氧血症型》》》I型;换气功能障碍(代偿加大通气)引起的,仅仅氧气分压下降 伴低氧的高碳酸血症》》》II型:通气不足,或伴有换气功能障碍。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 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肺功能不全发病机制
- 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呼吸肌、胸廓、积液和气胸 》》阻塞性通气不足:中央性气道阻塞、外周两毫米气道阻塞(copd及肺气肿)
- 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弥散时间减少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气泡通气不足、部分气泡血流不足 》解剖分流增多:支气管扩张症
- 肺泡通个气不足三类
- 功能性分流:通气不足,吸入纯氧改善
- 死腔样通气:血流不足
- 解剖性分流:动静脉短路开放
-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机制|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病因子造成肺泡及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进而引起症状造成低血氧症。 》肺水肿:弥散障碍、肺内分流 》肺不张:肺内分流 》支气管痉挛:肺内分流 》微血栓和肺血管收缩:死腔样通气
- 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呼吸衰竭1、气道等压点上移:阻塞性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降、呼吸肌衰竭:限制性 2、肺泡弥散面积下降:弥散功能障碍 4、低通气低血流:通气血流比失调
- 代谢变化
- 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高钾高氯血症)
- 呼吸系统变化(3060、5080mmHg)
- 循环系统变化:一些代偿变化以及、呼吸衰竭累及心脏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
- 肺泡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氢离子浓度过高---肺小动脉收缩【增加肺动脉压-后负荷增大】
- 肺小动脉长期收缩和缺氧--无肌性肺微动脉肌化(增生)--持久而稳定的慢性肺动脉高压
- 长期缺氧、红细胞代偿增多,血液粘度增加【后负荷】
- 动脉组织破坏引起栓塞【后负荷】
- 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
- 用力呼气胸内升压心脏舒张受限、用力吸气胸内压降低心脏收缩负荷增加
-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二氧化碳麻醉:80mmHg--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呼吸抑制
- |呼吸衰竭引起肺性脑病四条1、酸中毒及缺氧导致脑血管扩张、脑间质水肿及脑细胞水肿、导致ATP不足 2、酸中毒和缺氧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内凝血 3、酸中毒增加谷氨酸脱羧酶或许、促进GABA生成抑制中枢 4、脑内磷脂酶活性增加、融媒体水解造成神经细胞损伤
- 肾脏、肠道变化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应激性溃疡
- 防治基础
- 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
- 提高氧分压:吸氧原则I型换气问题:高浓度氧 II型通换气问题:低浓度低流量24h供氧
-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II型改善通气:解除阻塞、增强动力、辅助通气、补充营养
- 改善内环境及保护重要脏器
以上内容整理于
幕布文档